春節 |
介紹 |
曆新年是每個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。為了迎接新的一年,家家戶戶大掃除,除舊佈新,在門貼上紅色的春聯,展現新年新氣象。
除夕是一年最後一天,也是家人團圓及感恩的日子。當日下午,每家都要辭年,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。除夕夜,全家團圓共進年夜飯。這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時刻,因為可以拿到長輩的壓歲錢。全家在除夕夜裡常是徹夜不眠,一起守歲,直到午夜十二點,放鞭炮,迎接新年到來 。
新春期間萬象更新。正月初一早上人們穿上新衣相互拜年,互道恭喜發財。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,初四為諸神返回人間的日子,初五商家開張大吉,熱鬧的新年氣氛一直要到元宵節才會結束 。 |
端午節 |
介紹 |
端午節也有人叫「五日節」,和中秋節、春節是中國人的三大節日。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,
所以又稱作「重五」,或「五月節」。古時候的人把五月叫做「百毒之月」,
這是因為夏季到了,很多蚊、蟲都會出來,所以端午節有很多習俗都和衛生有關。
不過,端午節的另一個傳說是跟屈原有關係。因為他是在五月五日投江,
人們就在每年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划龍舟、吃粽子,用來紀念屈原,又因為屈原是個有名的詩人,
所以端午節又稱作詩人節。 |
中元節 |
介紹 |
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日 中元節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的節慶 。 在 古 代 人 們 在 這 一 天 以 剛 收 成 的 新 穀 祭 拜 祖 先 。 相 傳 農 曆 七 月 是 鬼 月 ,中 國 人 相 信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, 「 好 兄 弟 」 們 在 這 個 月 也 都 會 來 到 人 間 受 人 祭 拜 , 因 此 台 灣 各 地 在 這 一 天 有 許 多 的 普 度 活 動, 家 家 戶 戶 皆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,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。
中 元 普 度 不 僅 祭 拜 祖 先,也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, 讓 牠 們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溫 暖 , 展 現 中 國 傳 統 的「 博 愛 」思 想 。 也 結 合 「目 蓮 救 母」的 孝 道 精 神。 因 此 , 中 元 節 是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。 |
中秋節 |
介紹 |
在台灣人的心目中,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一直是個「月圓人團圓」的日子。雖然人類早已登陸月球,但仍有許多中秋習俗流傳至今。
過去,家家戶戶都會在中秋夜團聚賞月,品嚐月餅和柚子。近年來,許多人不但會前往風景名勝或視野良好的地點賞月,有的還會舉辦熱鬧的烤肉活動。
中秋節已經成為大人小孩都相當期待的歡樂節日了。 |
元宵節 |
介紹 |
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,元宵節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月圓之日,這天我們吃著元宵,象徵「團圓」。元宵節又稱為「燈節」,每年到了這個時候,臺灣各地都會舉辦燈會,不論是新穎的造型花燈,或是傳統的大紅燈籠,都吸引著民眾的目光。除了花燈以外,臺灣也有放天燈、蜂炮、炸寒單爺等活動,都相當具有地方特色及佳節氣氛,值得一瞧!
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天,過完這天,人們就要恢復平常的生活,這天大家會熱鬧的慶祝,因此元宵節又有小過年之稱。 |
清明節 |
介紹 |
清明,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日期依據太陽的運行而定,因此每年清明節的日期並不固定,可能是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其中一日,也是傳統節日中少數看國曆日期的。
清明節時我們吃「潤餅」,潤餅是以糯米餅皮包裹各式炒熟餡料的食物,內餡可以個人口味調整。臺灣各地的內餡也各有特色,因此潤餅的口味可說是五花八門,非常受到大家的喜愛。
除了吃潤餅以外,傳統清明節是掃墓、郊遊的日子,而這樣的習俗也沿襲到今日,因此每到清明節,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到墓園去祭祀、打掃,以表達慎終追遠之意。 |